dr工作站的工作原理
dr工作站数据采集控制与图像处理计算机的主机为SAN工作站,硬件主要包括:①IDE接口的CDROM:主要完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安装以及患者数据的存储;②36G SCSI接口硬盘:存储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图像数据、校准数据等;③2G内存;④主板;⑤CPU;⑥高分辨率监视器;⑦光纤数据接口板一块:光纤数据接口板有两组控制接口,可以分别控制两块平板探测器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光纤数据接口板有两组光纤接口,可以分别接受两块平板探测器的图像数据;⑧控制接口板一块:计算机通过控制接口板与X线机通讯,将曝光参数发送到X线机,同时接收X线机反馈回来的信号。
dr工作站图像处理流程
图像处理的流程主要包括4个程序:图像采集控制程序、检查范围处理程序、预处理程序、后处理程序。
图像采集控制程序
计算机通过光纤数据接口板的控制接口,控制平板探测器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时序;计算机通过光纤数据接口板的光纤接口读取平板探测器的图像数据。当按下曝光键后,并没有立刻产生X射线,此时计算机读取平板探测器的背景数据,并暂时保存。经过很短的时间延迟后,X射线产生,平板探测器进行数据采集,采集完成后,计算机读取平板探测器内的原始数据,并暂时保存。
检查范围处理程序
计算机对患者图像的原始数据快速处理,分析出照射野范围、计算出照射野内像素的直方图分布,进而显示出一副预处理前图像。操作人员可以利用此图像观察图像有无运动伪影和是否包全所有投照部位,但是不能利用此图像进行临床诊断。如果操作人员对计算机自动处理的图像不满意,可以在预处理前图像上重新确定照射野范围,一旦确定预处理前图像满足要求后,患者图像的原始数据进入到预处理程序。
dr工作站预处理程序
预处理程序对患者图像的原始数据进行3步操作:①通过原始数据和背景数据的减法运算,消除各个像素通道产生的零输入误差伪影(也称为暗度校正);②利用探测器校准程序中保存的放大倍数的校准数据,对各个像素通道的放大倍数进行校正,消除放大倍数不同所产生的伪影;③根据探测器校准程序中保存的坏点像素分布图,取消坏点像素的采样值,并且用周围像素采样值的平均值取代。
三步操作完成后,将预处理后图像存入患者图像数据库,同时预处理后图像进入后处理程序。
上一条:PACS系统如何进行存储和管理
下一条:DR工作站具有哪些功能优势 |
返回列表 |